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地震与健康
编号:13356424
地震之后 我们应当做什么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25日 保健时报
     心理干预 早期康复 灾后防疫

    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发生7.0级地震,灾情严重,伤亡惨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大家纷纷伸出援手,以不同的方式为灾区祈福,愿逝者安息,愿伤者早日康复,也向所有此时此刻奋斗在救灾一线的人们致敬。当救援的72小时黄金时间过去,如何将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健康危害降到最低,便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

    心理干预:最大难度是持续

    许多人在几分钟之间,就被迫去面对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地震带来的家破人亡,对于幸存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伤害,往往会引发一系列心理危机。如何才能帮助幸存者走过这段艰难旅程?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心理治疗师刘艳告诉记者,早期心理干预应以陪伴、支持、评估为主。此阶段灾区群众出现闪回、悲伤等应激反应,都属正常。为他们提供真实的救援进展信息,可降低幸存者的恐惧感。对于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人来说,考虑其地域文化特色和宗教信仰,进行告别仪式以及祭奠,在危机干预中非常重要,有助宣泄悲伤,接受失去。
, http://www.100md.com
    刘艳指出,震后心理干预最大难度在于持续性。无论是媒体还是大众,在震后早期都比较关注灾区情况,而很多灾民在一个月后,真正的心理症状才会显现出来。幸存者往往需要面对漫长的痛苦,有的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在创伤事件发生后,高达30%的人群,将陆续出现不同的心理疾病症状。如果导不到专业治疗,很可能造成终生的人格改变、扭曲。因此心理救援是一项非常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持久耐心的科学救助。

    刘艳特别提醒,由于余震不断,人们警觉性很高,媒体和大众最好不要过多打扰震区同胞,而是应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让他们看到的不是惨烈,而是看到更多的人得到救援,从而感觉到温暖、安全、有希望。

    早期康复:最大程度减少伤残

    4月21日晚,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正在四川地震灾区开展抗震救灾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康复医疗队队长李建军教授。他强调指出,希望媒体要多宣传地震伤员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在地震伤员的抢救中,早期康复的介入越早越好,对减少伤残程度,甚至减少死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为他们将来回归家庭和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 百拇医药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崔寿昌指出,骨折是地震中最常见的创伤。经过石膏和夹板固定的病人,应将肢体略抬高,保持石膏或夹板的清洁干燥,避免水泡和重物压迫。石膏内出现瘙痒等时,不要用坚硬物搔抓,可以用酒精擦抹止痒。授受骨折切开固定手术的病人,体温超过38℃以上者,应及时打开敷料,观察创面有无红肿、热、痛等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外固定架的病人,需注意保持外固定支架位置正确,术后伤肢抬高20°~30°。

    灾后防疫:大灾之后无大疫

    国家卫生计生委组建了传染病防控、预防接种、环境和饮用水卫生、消毒处理、改水改厕、辐射安全等领域的专家组,并组织中国疾控中心对四川省和雅安市既往3年传染病疫情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同时,指导灾区认真组织落实霍乱、甲肝、痢疾、麻疹、乙脑、血吸虫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加强粪便的管理和无害化处理,重点清理病媒生物孳生地。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李宗浩指出,地震不仅造成建筑物毁坏,同时也带来卫生设施的破坏,随着气温升高,垃圾、粪便等污染水源、环境,蚊蝇孳生,细菌繁殖。除了肠道疾病,灾后一定要严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由于灾后土壤很脏,可能存在大量破伤风病菌。地震中很多灾民受伤,就很容易感染,水和食物应该从外边带进去。, http://www.100md.com(记者 范宏博 通讯员 陈亚伟)